聚卓 | 作者
邢运 | 编辑
豹变 | 来源
“核心提示”
2020年以来,汉服行业迎来了一波激烈的价格战,百元以内的白菜汉服纷纷上市。行业洗牌的背后明华堂汉服店,汉服还是赚钱的好生意吗?
“汉服真是越来越难做了!” 抱怨2017年进入汉服行业的掌柜何小琪。
2003年,汉服被爱好者穿破,首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。此后,经过十余年的发展,汉服圈地自出现以来不断壮大,逐渐被更多人所接受。2016年前后,越来越多的“小仙女”入圈,汉服热达到高潮。
热闹的市场吸引了更多想分一杯羹的玩家。
2020年以来,汉服市场迎来了一波激烈的价格战,平价成为趋势,百元以内的汉服更受青睐。“以前感觉便宜199块,现在觉得几十块都没有了。” 山正(原汉服为正,抄袭为山)不再重要,白菜成了主流。“新店将以低价起步,开拓市场,收获人气!” 掌柜墨成对边豹说道。
竞争激烈,汉服还是赚钱的好生意吗?
2017年何晓琪开始做汉服生意的时候,山东曹县全镇都在做汉服。
那个时候,汉服已经从小众逐渐扩大了自己的圈子。大学生和年轻一代推动了各种汉服复兴活动。经过十多年的发酵和铺垫,国袍迅速壮大。
2004年5月31日23:52,汉服吧发布了第一个帖子。那个时候,长袍同胞只能靠论坛和贴吧组成一个小圈子。截至2016年底,汉服吧会员人数已达72万人。
拥有一套汉服的门槛也不断降低。起初,汉服以定制为主,工期长,价格高。随着码制成衣模式的成熟,汉服线上门店数量也成倍增长。在此期间,高客单价、高复购率、低竞争,让汉服商家尝到了很多甜头。
购买汉服的主要是年轻人。有资料显示,汉服的平均年龄在20岁左右。年轻人的消费特点是不断种草后还想继续剁手,所以汉服、JK、洛丽塔被称为“三坑”,进坑后每个月都要吃土。
何小琪和朋友开的这家店是一家主打白菜价格(便宜)的原创汉服店。在他看来,山是非山,造型是否正确(汉服造型需要正片、非山、非影楼),布局不重要,重点是利润。
何小七对豹子说:“没想到会大卖,可能是因为太便宜了,绣花的。当时卖一百四十五,这件衣服的月销量是“1.1%。如果超过1万元,不算直通车刷等,纯利润可以减半。”
2018年,受抖音、快手等短视频传播的影响,数万人开始穿汉服。“2018年,这家店的营业额几乎可以达到一天一万,周末还能翻倍,最高营业额还是双十一,毛利一天能过百万!” 何小七说道。
截至2019年底,汉服吧拥有会员近106万人。
iiMedia Research(艾媒咨询)数据显示,2019年中国汉服市场销售额达到45.2亿元,同比增长3倍。
越来越多的“淘金者”加入进来,想分一杯羹。
据豹变介绍,从生产端来看,只要数量够大,普通汉服的成本并不高。浙江柯桥的一位掌柜告诉豹边,面料价格每米2-10元不等,看是素色服装还是印花,印花价格最低7元就能拿到。如果量大,价格可以协商。
一套成衣大约需要3米到5米的面料。经计算,制作一套服装的价格在50元到70元之间。从业六年的掌柜文江告诉豹子,“单款的价格在100到300元之间,销量最好。”
而汉服和JK、洛丽塔一样,大部分商家采用的是预售制,以销量定产,降低了仓储成本,降低了风险。商家只需少量投资即可出售。
只有粉丝和人气够,店家才会考虑做一些现货。比如兰若亭的太平有香和13周年以上的限量版,在发售前就准备了一些现货。
走原创道路的企业,也会涉及到原创成本。有的会专门聘请设计师,有的会自己制作设计稿以降低成本。
2016年创办汉服的掌柜墨成告诉边豹,“一开始我没有租场地,我自己设计、采购、生产、发货,也没有雇人,投资只是2万到3万元。”
虽然与流行的服装品牌相比,汉服的制作更复杂,建设周期也更长,但做流行的汉服还是很赚钱的。
2020年以来,汉服行业迎来了激烈的价格战,百元以内的大白菜汉服越来越多。
疫情是价格战的催化剂。掌柜温江说,“受疫情影响,2020年的市场需求不会那么大,不能旅游,不能拍照。” 与此同时,随着汉服逐渐走出圈子,大量想赚快钱的玩家进入市场,竞争异常激烈。手段很极端。
以兰若婷为代表的一线玩家也将性价比最大化,将之前一套汉服的最低300元降至200元以下。
2019年,兰若婷平和的模样成为年度热播。虽然低价拉低了毛利率,但热销机型的货量依然满满。
情侣在汉服拍照
当时,太平的一头大象一件长袄卖123元,马面褂卖178元。据豹变了解,以兰若婷使用的提花面料为例,面料经销商给出的正常价格为8.2元/米,织金面料为22元/米,厂家的图案制作费1000元。厂家表示,如果后期做大件商品(批量加工),印刷费可以退。每套布三米左右,一套加工费30元(价格面议)。
卞豹估计,一套类似太平有香的服装生产成本为120.6元,长款大衣和马面大衣裙的面料为3米。
虽然有消费者认为,白菜的价格让汉服爱好者少交了很多智商税,但便宜的汉服也有利于更多人接受这种服装。
然而,盲目的价格战也引起了行业的混乱。许多小型原创工作室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,走在倒闭的边缘。
“之前租了个工作室,上个月还给我了,所以我需要减少开支。我找了个裁缝,其他的都是我自己做,免得赔钱。现在很多生意,就是不赔钱。” 。” 掌柜墨成告诉豹变。
2018年底入行的万刹掌柜告诉边豹,“感觉暗淡了很多,没有这么明显的时间线,但是渐渐的没有那么多了……”
另一方面,大量逐利商家入市。他们利用抄袭、假冒生产劣质山寨汉服和低价汉服,并用“烂白菜”迷惑买家,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,也损害了原店。
掌柜墨成直言,一整套重绣汉服200元左右就可以买到,汉服市场已经被低价打乱了。“有些人可以使用舒适的材料吗?我想我不想穿它们。”
抄袭、山寨现象猖獗,进一步挤压了原店的生存空间。2019年,由于电商平台上众多同名或类似的山寨店,汉服店“国色芳华”被迫更名为“丽花都”。
这家拥有 11 年历史、拥有 240 万粉丝的店铺近日发布声明称,由于业务调整,将开始关店清仓。
然而,一波通过福袋款打折清仓的操作,让不少汉服买家觉得自己被断了。3月底以来,丽华都主要清仓69元(随机上衣+裙子)的盲盒福袋,100元以内款式清仓。.
“可惜我们一开始就关店了,第一批福袋被一万人买了,后来又更新了。当他们说第一批福袋被很多人退回时,并没有”不是说福袋不退不换吗?这是卖的,算了,把我们当韭菜吧。” 买家星辰很不满意。
也有不少网友留言,“无标签,无标签”,“建议不要买,第三波盲盒都是衬衫,最后一点好感都没了……”
由于疫情的影响和更多商家的竞争,汉服行业正在经历一波行业洗牌,资源越来越集中在一些顶级“玩家”手中。
根据行业垂直媒体《汉服资讯》销售产值排名前10的淘宝汉服商家统计,这10家商家2020年总产值预计近9亿元,同比减少23.74% 相比 2019 年,进入前十的门槛从 2019 年的近 4000 万下降到 2020 年的 1670 万。
豹变统计
许多商家的业绩有所下降。2020年排名前十的汉商华联下跌51.7%;而排名前20的梨花都则下降了76.7%。
在激烈的竞争中,一些“玩家”凭借更丰富的玩法和良好的产品力赢得了更多关注。
比如汉服国风品牌“十三多”,这是目前脑中第一个被资本加持的品牌。十三余位居淘宝天猫汉服品牌2020年总销售额第一,2021年4月完成过亿元融资。其背后的投资方包括哔哩哔哩、泡泡玛特等知名企业。
十三鱼创始人豆蔻是B站国风UP主。以汉服为起点,结合个人IP,十三鱼还与《王者荣耀》、《清平乐》等品牌IP和创作者合作,推出多款民族风格消费品。
还有一种高端定制路线,价格昂贵,建设周期长。比如高端汉服品牌的代表明华堂,就采用了半定制的方式。西服起价超过3000元,1万元以上的款式并不少见。2021年4月10日,其网店页面显示,工期已排到2022年3月上旬。
此外明华堂汉服店,还有一些将性价比最大化的品牌,比如素有“汉服优衣库”之称的兰若婷。2011年开店的兰若婷,凭借物美价廉、品质好、服务好,如今已成为汉服性价比的标杆。
虽然有顶级品牌,但作为服装品类,汉服目前还没有一个民族品牌出圈。目前市场上,腰部商家缺乏,断层明显。
此外,过去汉服业务依赖线上业务,但现在线上竞争激烈,获取流量成本高,线下推广渠道越来越多。一些品牌已经开始拓展线下门店,以接触更广泛的潜在消费者。
越来越多的线下汉服文化活动成为汉服商家的重要推广阵地,如西塘汉服文化周、中国礼乐大会、华商九州等。以华商九州为例,其汉服秀经常在圈内引起关注。参加华商九州,对店铺名气没有要求,一般衣服(绣花)工作量大,吸引了很多商家和同事。门票、广告赞助、展区落地,都给华商九州带来了不俗的收入。
此外,汉服拍照、汉服租赁、汉服体验等也成为行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许多城市都开设了汉服体验馆。
豹子在大众点评上搜了一下,北京的汉服体验店有上千家。服务内容包括服装租赁、化妆造型、专业摄影等。套餐价格从几百元到一千元不等。在成都、西安等地,汉服店也非常密集。在成都的宽窄巷子、文殊坊等文创街区,汉服实体店林立。
情侣在汉服拍照
在汉服、国风的风口上,不少线下企业也获得了资本的青睐。专注国风摄影的盘子女门坊将于2020年底完成1亿元融资,优化传统汉服产业链。其背后的投资机构包括元气森林创始人唐斌森所拥有的挑战者资本。
2020年,盘子妇女广场还打造了汉服品牌“从艺华服”,从以汉服为道具到直销汉服。目前,盘子妇女广场已开启上市之路。
汉服为什么会流行起来,是因为家里偷偷穿床单的熊孩子长大了。不过,与流行的服装品牌相比,目前汉服的尺寸仍然有限。汉服产业源于传统。走向未来,只有多点诚意,少点套路,才能走得更远。
猜你喜欢
发表评论
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